- OSI参考模型:物理层/数据链路层/网络层/传输层/会话层/表示层/应用层
- TCP/IP 体系结构:网络接口层/网际层/传输层/应用层
- 电路交换:面向连接;分组交换:无连接;报文交换:无连接
- 1983年TCP/IP (IPv4)成为ARPAnet标准协议
- 互联网的两个重要特点:连通性、共享
- 物理层(尽可能地)屏蔽不同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的差异
- 什么通信技术让用户共享信道:多路访问(多点接入)技术,如CSMA/CD
- 透明传输:
- 异步传输时:字符填充:{0x7E}变成{0x7D, 0x5E},{0x7D}变成{0x7D, 0x5D},ASCII控制字符也在前面加入0x7D作转义处理(LCP协商)
- 同步传输时:0比特填充法:PPP协议在SONET/SDH上进行同步传输时,采用0比特填充法:
- 发送时,发现有五个连续的1,就立即填入一个0
- 接收时,扫描帧中的比特流,发现有五个连续的1,就把紧接着的0删除
- MTU:最大传输单元,数据链路层一个帧的内容部分的最大大小,以太网1500,PPPoE 1492
- 链路层PDU:数据帧
- 以太网帧长度:最小64字节,最大1518字节
- 传统以太网采用曼彻斯特编码,自同步时钟
- VLAN在以太网帧格式中插入了4个字节
- 交换机利用 STP 协议解决环路的问题
- 路由器两个接口不能配置在同一网段
- IP地址分类:
- A类1.0.0.0~127.255.255.255
- B类128.0.0.0~191.255.255.255
- C类192.0.0.0~223.255.255.255
- D类224.0.0.0~239.255.255.255
- E类240.0.0.0~255.255.255.255
- 分片设备:路由器(只分片不重组)
- IP 头部表示经过的路由器数量:TTL
- IPv4 实际头部长度:Internet Header Length(IHL) 4位二进制(5~15)乘以4字节,即实际长度20~60字节
- TCP 实际头部长度:Data offset 4位二进制(5~15)乘以4字节,即实际长度20~60字节
- seq:序列号,本报文段所发送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
- ack:期望收到对方的下一个报文段的数据第一个字节的编号
- TCP 标志位
- URG: 紧急指针有效,表示此报文段包含紧急数据,应优先传送
- ACK: 只有 ACK=1 时确认号才有效,ACK=0 时确认号无效
- PSH: 尽快把数据交给接收应用,不等到缓存填满
- RST: 复位,连接立即释放
- SYN: 同步,表示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或连接接受报文
- FIN: 终止,表示此方向的数据已发送完毕,释放连接
- 三次握手
- C->S, SYN, seq=client_isn
- S->C, SYN+ACK, seq=server_isn, ack=client_isn+1
- C->S, ACK, seq=client_isn+1, ack=server_isn+1
- 四次挥手
- 主->被,FIN, seq=u
- 被->主,ACK, seq=v, ack=u+1
- 此时被动关闭方仍可以继续发送数据
- 被->主, FIN+ACK, seq=w, ack=u+1
- 主->被,ACK, seq=u+1, ack=w+1
- 端口号
- 知名:0~1023
- 注册:1024~49151
- 客户端使用:49152~65535
- TCP面向报文段,UDP面向报文
- UDP伪首部包括:
- IP首部。源地址,目的地址,填0,协议(17/0x11表示UDP),UDP长度
- UDP首部。源端口,目的端口,数据长度,校验和(填0)
- 数据。
- socket 由 IP地址 和 端口号 两部分构成(TCP 连接包括两个套接字)
- 以太网的5-4-3规则:
- 总线型网络,整个网络:5个区段,4个中继器,只能有3个区段含有PC
- 使用集线器的星型10BASE-T网络,两台PC间:5段网线(集线器之间、集线器到PC),4台集线器,3台集线器连PC
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
·
108字
·
1分钟